文■陳怡樺 圖■陳郁玲

在公部門的努力下,8年前,「臭名遠播」的垃圾山福德坑搖身一變,成了「福德坑環保復育園區」,變為台北周邊居民的休閒去處;無獨有偶,在地球的另一端,約克(York),位在英格蘭約克郡(Yorkshire England)中北部極富盛名的古鎮,全體市民努力將一座掩埋場成功營造成自然生態保護區,成為當地致力推動資源回收、廚餘推肥的環境教育中心。

從一個非官方認定的公園到一個自然保護區,過程很不容易,經過波折和許多人的努力。這片綠地原本一片荒蕪,聖尼古拉斯田野(St Nicholas Fields)項目經理John Brierley與當地居民和團體花了將近15年,透過許多志工的協助,重新種植花草樹木、清除成堆的垃圾,才有今日的面貌。

現在,園區內有許多山雀、黃雀等鳥類固定築巢,根據園方紀錄,已經有超過20種蝴蝶在園區裡出沒,許多果樹在此自然生長,透過蝴蝶、蜜蜂傳播花粉,每年都可收穫果子自製果醬。「沒有農藥,沒有肥料,自然生長!」環境中心的小菜園的負責人珍笑了笑,彎下腰摘豆子,分給我們一人一條。從2009年5月13日開始,這是小菜圃開始的第二年,眾人在那一年吃到的第一盤沙拉,全是出自Jane之手。

▲聖尼古拉斯田野(St Nicholas Fields)成功由垃圾掩埋場,轉變為自然保護區,園區內更建設了風力發電設施。

改變 從自己開始

英國人環保嗎?推動環境教育超過10年的約翰坦言,英國人的日常生活真的不太環保,要改變個人的行為不容易,這個國家的人民長期生活在過度消費的刺激裡,聖誕節就要到了,商家無不卯足全力推出各式的應景特價商品,現在起,全民總動員地人手一本購物指南開始精挑細選了。他搖搖頭問,這些東西都「需要」嗎?還是「想要」?

「氣候變遷的問題很嚴重!垃圾問題很嚴重!」地球村民都了解現況,但真正願意改變自己,進而改變生活的人卻少之又少。站在園區入口的資源回收場外,約翰說,約克居民每年製造進10萬公噸垃圾,且每年以3%的速度持續增加,如果不妥善控制,預估2025年的廢棄物數量將是現在的兩倍。

▲小花圃邊的告示牌,上頭寫著「你開始堆肥了嗎?」呼籲民眾從自身開始做環保。

加強回收與廚餘處理

約克環境教育中心鎖定「資源回收」和「廚餘堆肥」為工作重點。根據約克環境中心的統計,約克鎮上的家戶垃圾筒裡平均超過8成的廢棄物是可回收的,其中還有超過兩成的廚餘可作為堆肥。在約克環境中心的推動下,目前已有近3千個家戶加入環境中心的回收行列。 環境中心建築物外圍一整排的廚餘桶前,「有超過1/3的食品不是被人類吃掉,而是被丟進垃圾桶裡。」約翰強調,在英國,在家堆肥是件容易的事,家家戶戶都有花園;現在約克市政府的政策推動,發給每戶一個廚餘桶,對於推動廚餘行動更「如虎添翼」。John也談到,目前約克環境中心透過不同的街頭活動、校園活動讓約克市民的生活再「綠」一點。

走回舊城區的路上,整條街果然充滿了各式的夏季季末折扣宣傳,路上滿是出門購物的消費者。幸好,不遠處,曾經有一群人成功地將垃圾掩埋場變成自然保護區,而現在,他們現在正嘗試用另一種方式「綠化」這座小鎮。

小檔案:聖尼古拉斯田野

對於「聖尼古拉斯田野」最早的紀錄開始於12世紀,當時部分土地由地主出租給醫院作為漢生病患休養中心;1644年左右,這片綠地再轉作石材廢料場,當時用來收集修復包括約克及周圍城市的石材存放場。直到1837年,由當時的地主以一萬英鎊買下作為磚瓦場,現在約克舊城區的民宅都是用這個磚場的磚蓋起來,磚廠運營到1950年間結束。磚廠的應運中止後的20年,這塊地被政府指定做為垃圾掩埋場,由於和住宅區過於靠近,蚊蠅孳生、老鼠出沒、地下水污染情況不斷發生,垃圾掩埋場終於在當地居民請願並組成理事會後於1974年關閉。

1981年,約克市議會將此地設為工業或住宅的預定地並進行評估,1985年,當地居民提出該地的甲烷過高而暫停計畫。直到1988年,約克自然生態環境信託(YNET)成立,正式投入聖尼古拉斯田野的保護行動,1989年,由YNET發起的動植物調查完成,並發起當地連署獲得超過千名的居民簽署的連署書送進市議會。1992年,由聖尼古拉斯田野之友為代表與當地居民協商,將該地保留為自然公園;1994年開始針對該地進行植物紀錄,該地正式通過成為市議會指定公園。

2000年5月起,這棟以綠建築為概念興建的環境中心落成,環境中心便正式開展於社區、學校合作的生活環保議題的教育課程,2004年2月正式指定為地方自然保護區。

(資料來源/項目經理John Brierley口述)






熱門關鍵字: 自拍 情色自拍 偷拍 lv2011官方網, gucci2011專賣店旗艦店,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jgbu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